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五年工作规划(2011-2016)
来源: allsports365.com   时间:2012年10月03日   [ 打印 ]  [ 关闭 ]

  今后五年是我县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加速推进期,是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工商联充分履行职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转型为主线,牢牢把握“三性”的有机统一,切实发挥“五项职能作用”,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作为工商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开创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幸福长沙县作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精神,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文件出台,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对工商联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作出的表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我们要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落实。

  二、强化会员队伍和基层商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工商联组织建设步伐

  要继续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基础,花大力气扩大会员队伍,扩大行业商会的覆盖面;要花大力气提高会员素质,提高基层商会运行质量,提高行业商会活动能力,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掌握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分布情况,积极做好组建行业商会的工作。凡是市场和民营企业有需要、符合国家政策法律要求、有利于推动行业繁荣发展、都要积极引导建立行业商会,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逐步发挥行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要对已有的商会组织加强考评工作,形成正常的基层组织和行业商会考核机制。完善各项组织建设指导意见,促进基层组织和行业商会健全机构、规范制度、改进管理、开展活动。

  三是要推动行业组织与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强沟通,推动行业组织之间、国内外行业组织交流联系。充分发挥其维护市场秩序、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制定行业规范、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会员诚信经营、加强经贸交流、培育知名品牌、维护合法权益的服务功能。

  四是要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机制,努力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按照省市县委要求,在今年年底以前切实抓好非公企业党支部的集中组建工作,进一步增强非公经济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的群众基础。

  三、培养一支过硬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树立社会主义建设者新形象

  一是要从提高代表人士综合素质入手,组织他们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科技创新知识和法律维权知识,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是要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我们将在各种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勇于创业、帮民致富、奉献社会的风采,在推动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努力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开展争做“中国特色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激励企业家积极投身“百企联百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工作,充实数据,扩大范围,动态更新,建立科学的综合性管理平台。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一方面要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提出一批质量较高、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要利用好“两会”平台,充分调动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研究非公有制企业的需求,倾听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

  五、充分发挥助手作用,探索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新方法

  一是要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的前提下,创建新的服务平台,培训学习平台、投诉维权平台、主题活动平台、融资解困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经贸合作平台的完善和建设。

  二是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流和研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