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政情
放开贷款利率会给哪些企业“送红包”
来源: allsports365.com   时间:2013年07月26日   [ 打印 ]  [ 关闭 ]

  分析人士称:金融机构的业务将更多转向零售业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

  呼唤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这个夏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7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其中包括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事实上,也表明距离全面利率市场化只差存款利率放开。 

  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也将推动商业银行加快市场化改革,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意识,加快产品创新,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影响几何? 

  “现在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可以说水到渠成,对银行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因为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实现。这是不少业内人士的看法。 

  “需要看到的是,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短期内对贷款定价影响或不明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贷款利率最终如何变化,取决于贷款的供给总量和信贷需求者的谈判能力两方面。目前贷款总量总体偏紧,并不会导致贷款利率整体显著波动。同时,现在虽存在下浮更低的空间,但这类主体主要是央企、地方政府和其他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由于此前利率本来就是上浮的,因而本次调整影响不大。鲁政委说。

  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00%,一年期存款利率3%,七折后的贷款利率4.2%和上浮至顶的存款利率3.3%只相差区区0.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打七折很难覆盖银行成本。因此,虽然去年贷款利率已经可以下浮30%,但银行很少用足这一空间,下浮幅度没有超过10%以上。这就表明,银行已经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给贷款定价。 

  也有分析认为,今后银行再也不能依赖传统的存贷差坐收渔利了,走向市场公平竞争是必然趋势。银行业必须未雨绸缪,尽快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把收益和风险匹配控制好,加快拓展新的中间业务,为保持稳定收益壮大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利好实体经济

  “贷款利率放开之后,金融机构会更加注重市场的细分和对客户的服务。由于利差收窄,金融机构的业务会更多地转向两方面:一是从利差收入转向非利息收入;二是在利差收入领域,从一些不太具有谈判能力的领域,转向更多具有谈判能力的领域,即零售业、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从而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鲁政委表认为。

  央行对此次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解读是,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债券、股票等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促进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

  同时,也将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放开。过去因为三农贷款价格较低,部分农信社将资金投到了房地产等收益高的地方。专家认为,这次放开利率,一方面将使农村信用社把重点放在三农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导一部分银行资金返回到农村市场支持三农发展。

  贷款利率放开,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争取优质客户,这将使得好的企业在议价权上更加有优势。

  一方面,优秀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降低贷款成本,获得更快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发展较差的企业来说,由于议价能力弱,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贷款利率的考验。

  存款利率市场化尚需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尚未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最重要、最难的环节在于调整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一点是,一旦存款利率实行完全的市场化,银行之间为拉拢储户所展开的市场竞争将全面展开,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法则将在金融市场上体现出来,那么,一旦有银行因竞争失败而亏损甚至破产,社会有多少承受能力,储户的利益如何保护,目前都还缺乏相应的制度设计。

  这也是央行的考虑所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央行有关负责人说,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也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为此,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