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民营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更是民营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反哺社会、实践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机会。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为促进长沙县开慧乡清泰桥村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粮食种植资源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企业带村、村促企业、共同发展”为宗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共建清泰桥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直接面对“三农”、服务“三农”,在粮食系统改革中发展壮大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央储备粮公司收储点。公司主营粮食收购、加工、储存、物流、饲料原料及农副产品贸易等业务,公司于2002年在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500万元,占地65亩,总资产4200万元,现有员工305人,其中安置粮食企业下岗职工50人。下辖路口、春华、观佳三个粮库、三条大米生产线和一个大型生态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公司在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高桥大市场、湖南最大的粮食饲料市场——粮一库交易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窗口。在铁路长北专线、东站专线有公司租用的月台、仓库,年经营量十五万吨。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多个省市。公司通过“农户(合作社)+基地+加工中心+销售中心”的发展模式,直接带动农户就业增收,间接带动基地区域养殖、运输等相关产业有序发展。
公司成为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首批重点支持粮油企业,是湖南省农业发展银行首家贷款民营企业。先后成为长沙市粮食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稻米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获得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县人民政府联合授予的2006年度信用企业。企业法人被选为长沙市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公司“湘苑”牌系列大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粮油”、湖南省名牌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获得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第四届、第五届国际稻米博览会最佳产品奖。
长沙县开慧乡清泰桥村是红色革命老区,是毛泽东同志早期从事过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1925年3月湖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的地方,也是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保先”教育的示范点,属典型的“粮猪”型经济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产生活水平不高。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898户,共3110人,其中农业人口3070 人,非农业人口40人,111名党员。总耕地面积3134亩,全村人口密度为314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15公顷。2005年全村年总收入4100万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农业总产值基本维持在1900万元/年左右。村内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经济水平低、层次低,劳动力富余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水稻、蔬菜、茶叶、花卉苗木、养殖等生产和经营均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缺乏龙头带动和政府支持。村里的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系统不完善,路面质量差,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商业服务设施不健全。自2006年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以来,在公司与清泰桥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高的优质稻生产,并合作成立长沙县金粮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开展高档优质稻种植推广。共建企业以高于国家保护价的30%收购种植的优质稻,2006年收购价格达97元/50公斤,在国家最低保护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村民直接受益52.25万元,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5%。
二、共建目标及任务
村企共建以建设“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专业技术合作+置换核心农户身份”的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示范基地为主要内容。依靠农业科技为支持,以专业合作为创新形式,打破现有农村分散经营模式;以土地合理流转为手段,完善农村股份制合作经营形式;以农业项目为载体,按照“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整合资源,创新推广机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民增收之路。
1、远景目标
企业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成村容整洁、民风朴实、生活殷实的小康示范村,采取优质稻产业化建设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争取3-5年,由清泰桥村起步,辐射开慧乡的所有种粮村和周边乡镇,达到辐射面积20万亩,经济合作组织成员5万户以上。
2、近期目标
通过优质稻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开慧乡清泰桥村建设成标准粮田2000亩,真正实现高档优质生态稻米种植示范面积达到2000亩,且亩产达到850kg/亩,中档优质稻1000亩,全部由金山粮油高价收购和加工,从原粮种植到市场销售以经济合作方式实现企业、农民共赢。
3、共建任务
1)、组建优质稻生产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清泰桥村农户为成员,按照地位平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依法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为清泰桥村优质稻种植、加工等产业化示范与经营提供技术保证。
2)、建立高档优质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清泰桥村较好的粮食生产条件,集中连片开发高档优质稻“天龙香103”、“湘晚籼13号”、“湘早籼31号”和“湘晚籼11号”等品种。加强基地排灌沟渠的清理、维修和加固骨干塘坝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搞好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确保基地稻米无公害。
3)、开展优质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从金山粮油的技术支持单位选择10个正在审定或未经审定的但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优质稻新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面积30m2,重点比较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抗旱性等,为公司的稻米上市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4)、以金山粮油为依托,在该村选址建设大米深加工基地。
三、已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自2006年共建以来,金山粮油资助清泰桥村20万元,修建示范基地供水山塘2座、硬化道路1公里、建设优质稻基地2000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200亩,引进实验新品种12个,建设实验基地10亩。收购高档粮食1045吨,农民增收52.25万元。建设提高了该村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同时通过对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水稻的推广,减轻水稻生产对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依赖,从而减轻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了长沙县开慧乡清泰桥村水稻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了该村村民建设和谐农村的积极性。
与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示范基地配套的湖南金山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工程项目,经省发改委湘发改财贸[2006]447号文件批准建设,总投资1.9亿元,2007年该项目被列为长沙市现代农业十大标志性工程。目前已启动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3600万元,在开慧建设粮食产业园,占地50亩,储粮5万吨,新建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及蛋白米粉生产线。项目二、三期工程以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中心,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项目建设能带动20万亩优质稻订单农业,按收购价格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30%计算,每亩可为农民增收220元,20万亩优质稻种植可为当地农村增收4400万元以上,带动10万当地农户就业和增产增收,加工厂可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80人就业,按人均1.5万元收入计算,可为当地农民工创收120万元。同时可带动当地运输业、畜牧养殖业发展,每年带来运输收入150万元以上,发展畜牧养殖业1万户,牲畜40万头,按每头增收15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6000万元以上。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多、难度大
目前该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 由于基础设建设需要资金数额巨大,很难依靠企业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在农田基本建设、国土整理方面,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基地建设给予优惠优先支持。
2、农业科技推广难
农业增收主要靠科技,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基层农技站的改革改制,特别是农技站科技人员改成自收自支以后,服务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特别是优质稻生产的推广与效益的提高。长沙县现有农技站技术力量与高效农业发展以及高档优质稻大规模发展极不相称。
3、粮食生产增收能力有限,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目前粮食种植效益比较低,特别是近年来物价上涨,有限的粮食种植增收空间,也被劳动力成本、物价上涨等因素挤占,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造成有些土地抛荒。特别是农村主要留守劳动力一般以妇女、儿童和50岁以上人员为主,年龄偏老,体质偏弱,文化偏低,这种人力资源状况根本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五、公司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政策和各级政府对农村、农业的倾斜扶持,给粮食加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正在计划实施湖南金山优质稻产业化发展规划,以湖南金山粮油食品公司为龙头,以长沙县国有天华粮食购销公司为支撑,引进郑州金苑面业公司,三方以股份制形式合作,重组成新的股份制企业,公司重组后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资产7800万元,占地120亩。合作建设湖南金山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工程,即建设 “三中心”、“一基地”,打造粮食加工航母。“三中心”,即:粮食储备中心,即建设5万吨现代化粮食储备中心;粮食加工中心,即建设年产12万吨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链;农产品展示中心,即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的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一座。“一基地”,即:建设高档优质稻标准基地20万亩,以长沙县东北部乡镇作为连片生产基地。规划建成后,粮食精深加工及农产品展示中心,可加工大米及副产品12万吨;带动20万户农户种植优质稻,每年可增加纯收入4000万元以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000余人,还可带动基地区域运输、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
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政府制定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办基地、连网络、建体系,着力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大规模,做优资产,实现粮食精深生产、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良性循环,依靠产业化让农民得实惠,让企业得发展,让市场得开发。
湖南金山优质稻产业化项目前期工程已经开始进行,今后几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尽早实现农产品加工航母战略,我们将紧抓项目建设,合理布局企业库点;确立贸易优势,提升市场份额,建设品牌,创新营销,力争三年内进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中国名牌产品。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会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除扶贫开发之外,用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农村的产业开发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分力量。